从朝鲜战争到69年一触即发的中苏战争

“抗美援朝”跟1969年一触即发的中苏战争有什么关系呢?前几天我转发了一篇文章“抗美援朝”究竟是谁的胜利?有些人为了反驳这篇文章的结论,制造一个虚假的事实为“抗美援朝”辩护,这是一位网友的辩护词:“这场战争保证了中国在后来再也没有了实质上的军事威胁。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这就使我想起了1969年中国面临的具大军事威胁,中苏战争一触即发。

1969年3月2日和15日,中苏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两次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是中苏两国矛盾长期摩擦的结果。由于中方预先有准备,苏方损失不小,被毁坦克、装甲车达17辆。“珍宝岛事件”爆发后,苏联方面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向蒙古国境内派遣了大约12个师团,在中苏东西段的边境,又投入了大约43个师团,苏联人的武力强悍,不仅增派了陆军,而且还在中苏边境地区部署了防空部队与大量战斗机以配合地面部队,除此之外,苏联人还在边境地区增设了大约35个导弹发生基地,全都指向了中国本土。事后有史实资料统计,当时的苏联共计部署海陆空大约79个师,共投入兵力大约110余万。中国方面北京高层也已经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并于1969年9月,全国全军全民都进入最高级战备状态,时刻准备对抗苏联的入侵。

苏联在珍宝岛冲突吃了亏,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人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他们力主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苏军又将前战略火箭军副司令调任远东军区司令,这项人事任命发生在这个关键时刻,加上苏军鼓吹“苏联部队的核武器是具有无限度毁灭力量的带核弹头的导弹”,核导弹部队“随时准备”采取行动,以“毁灭性的核回击”来对付中国。北京认为,此类行动是苏联将对中国先发制人地进行核打击的前奏曲。

1969年8月28日,毛泽东批准成立以周恩来为组长的人民防空全国领导小组,由其设在总参作战部的办公室承办日常工作。全国深挖防空洞的热潮随之而来,说明北京认为苏联对中国的空袭可能迫在眉睫。当是我还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都在我家后院挖了一个防空洞。

9月30日林彪认为北京市郊的三大水库犹如三大盆水,高悬在北京上空,一旦苏联击毁了水库的大坝,就会淹没首都。同日晚,他要求北京市尽快把这三个水库的水排泄出去。周恩来认为仅在一天内就把水库的水排泄出去,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同苏联击毁水库大坝的后果相同,何必多此一举呢?所以他出面中止了林彪指示的执行。稍后,在10月18日晚,即林彪向总参发布紧急指示的当晚,林又嘱咐秘书指示副总长阎仲川采取措施把密云水库的水排泄出去,周恩来再次出面制止。

江青则在她位于钓鱼台的住宅院内修建了一座防空洞,总后部长邱会作督率抢建完工。防空洞建成以后,放置了食品和饮水,她还去观看了几次。江青还抓紧时间,学习如何驾驶汽车,以便在“与苏军突击队遭遇时”,在司机、秘书、警卫均被杀伤的情况下,自己也可以驾车逃脱。

林彪在10月15日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对策,并由周恩来在会上传达毛的指示:“国际形势有可能突然恶化”,“中央领导同志都集中在北京不好,一颗原子弹就会死很多人,应该分散些。一些老同志可以疏散到外地。”毛指示,多数中央领导人必须在10月20日以前离开北京。至于应变步骤,政治局赞同毛的决定,毛避居武汉运筹大计,林前往苏州策划军事,周恩来留京主持全面工作,中共中央、军委、国务院核心机构迁往西山地下指挥部维持日常运转。

10月16日,毛泽东乘专列离开北京远赴武汉。起程前,他正在吃饭,江青来了,要服务员拿碗筷,想与毛一起进餐。毛说:“来不及了。我吃了饭就要走。你要吃另外再搞一点吧。”江青碰了一个钉子,很不高兴地走了。毛为了尽快离开北京,都顾不得同妻子一起进餐了。从1969年10月至1970年4月,毛泽东一直住在武汉东湖宾馆内的梅岭一号。这是他在武汉住得最久的一次。鉴于一场核危机已经烟消云散,他才离开武汉了。

 

注:以上部分内容摘自《领导者》第34、35期,(作者简介:约翰·刘易斯)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ThereDoIt’ 的评论 : 说得好。
BeThereDoIt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estshore 发表评论
你这个军盲就随口忽悠吧!苏联二战末期就轻松攻入过中国境内,运输后勤再困难空军装甲兵机械化炮兵全面碾压中国的苏军会担心中国军队进攻而釆取守势?苏军在二战对德最困难的时期也没被动防守而是顽强对攻,是怕中国军队挥舞着毛语录开着T-59坦克和解放牌卡车手执五六半自动(AK47国产版)唱着东方红刀枪不入淹没他们?像地老鼠一样到处打洞防守的好象不是老毛子吧?当年在张家口军训时团政委指着口外连绵几十公里的密集雷场 纵横交错的反坦克壕和反坦克锥 说这么多布署加一个集团军十余万人 任务是迟滞装甲集群四个小时给中央机关撤退争取时间!
苏联领导人确实无意开一条东方战线,好不容易才压下鹰派军人的报复冲动,但绝不是害怕中国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的军事力量。你通篇空话加主观揣测毫无数据事实支撑,大概又是党校培训出来的吧?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曌’ 的评论 : 都忘了贴纸条防震,你这一说想起来了。
 发表评论于 
窗子贴纸条防震。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estshore’ 的评论 : “这里的根据是不成立的,中苏军事对立时期苏联并没有能力进攻中国” – 你这里是不是说,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的智力有问题,他们都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westshore 发表评论于 
其实你这里的根据是不成立的,中苏军事对立时期苏联并没有能力进攻中国,主要是没有战争意志。
这个概念最初是日本朝日新闻对边境苏军的采访得出的结论,苏联解体后解密的档案证明确实如此。
苏联当时确实在中苏中蒙边境驻扎了大量军队,但主要作用是防止中国进攻苏联。这个做法并不难理解、与二战期间苏联防御日本是一回事。
苏联战略重点在欧洲,甚至制定了六周占领整个欧洲的军事计划,解密后美国认为是无法阻止的,除非使用核武。
72年朝日新闻访问边境苏军时发现苏军的战略意图是防守,而且苏军普遍存在对中国军队的恐惧,这在当时是让人吃惊的事情,因为不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知道苏联军事能力强于中国。
其实上也不是没有先兆,珍宝岛事件后柯西金马上在访问越南途中紧急在北京机场与周恩来见面,双方决定阻止事件扩大,客观上等于苏联不对中国边境军队报复。
而这是苏联总理去中国,而不是反之,可见紧迫性的不同程度。事实上一直的传闻是所谓去越南访问根本就是制造路过中国的借口,面子上相对好看。
看过朱可夫回忆录的人不会不知道苏联在远东的困境,就是运输线太长,而且是季节性的,很难进行战争。
而当时苏军对中国的恐惧的主要原因是一旦开战,中国就会全力以赴,因为有过韩战的例子。
当然,越战时周恩来通过印度警告美军不能越过17度线,这不是秘密了,约翰逊否决驻越司令的增兵要求的理由就是如果中国出兵怎么办?
美军在越南有五十几万军队,但始终没有越过17度线,至少没有公开越过(凤凰行动其实是侵入北越的操作,但理论上不属于军事行动,而是暗杀破坏的特种战争行动、因为没有后援而全军覆灭)。
总的来讲中国近代以来是第一次外国军队不敢轻言对中国用兵,这不能不归结于韩战的结果。如果韩战是中国输了,世界不会有这种思维。
连李光耀这种英国培养出来的不在中国生活的社会精英都因为韩战的结果而开始学习汉语,多少说明这个战争对当时整个世界的影响,在此之前有谁正眼看待中国?不过就是另一个政府变迁就是了,国府代替了北洋军阀类似的概念。
没有韩战,苏联也不会平等对待当时的中国,也就不可能愿意帮助中国在五十年代的工业化过程,中国也就没有回来的所谓自力更生的基础。
抚顺战犯营回忆录里关于当时的国民党战犯积极参与韩战献策的事情也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这与后来其中一些人自己的回忆录也能对上。
这些国军高级军官很多受过美军训练,熟悉美军战法,老共要求他们献计献策就积极参与,而不是说拒绝。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这是中国人对世界最强国的战争,能感觉到一种自豪感,显然国军当年是不敢这样做的。而军人看重的是荣誉,而不是政治。
如果说连敌对的军人都有这种想法,那么当时中国其他人呢?
显然这种思维影响到当时中国的组织能力,而组织能力是社会效率的前提,因此韩战客观上是给了中国人自豪感,当然对后来老共的统治起了积极作用。
否则可能到了今天不论什么中国政府都可能担心是否会有其他国家使用武力迫使中国经济让步。所谓战争意志,是需要实际例子显示的,不是凭嘴说的。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看过这篇报道,谢谢链接。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那年夏天铁列克提交火,只有一个活着回来,经历了从英雄到叛徒的大起大落,如今海内外战狼粉红有这样的心理素质吗?

http://phtv.ifeng.com/a/20151125/41512758_2.shtml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是的,很多人忘了(有意的)在最危险的时刻,是美国帮了中国。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枣泥’ 的评论 : 东北的城市挖的非常厉害,我们都是亲历者。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多谢林兄分享,最后要感谢的可能还是美国政府。尼克松政府明确表示不允许苏联对中国的核打击,不然可能反击,因此造成苏联的退让和后来与中国的谈判,避免了一场全球大灾难,而当时的美国是中国意识形态上的敌人。
枣泥 发表评论于 
还记得当年全民挖防空洞的事儿呢。向田好文。
发表评论
———————————
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2010/71920/35633.html
此条目发表在未分类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