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翻看史书,被萧山围垦的壮举所感动:历时三十年,最多日动用民工十五万余人,用原始的劳动工具和生产方式,围海造田52万亩,使350平方公里的滩塗变成良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世界围海造田的奇迹”。那是萧山人用辛劳创造的奇迹,那是父辈们用血汗换来的硕果!
现将部分当时围海造田的照片加以编揖,献给曾经参加过围垦和为围垦出力流汗的人们,献给我那年青和不再年青的朋友,也以此纪念52位为围海献出生命的父老兄弟!
六十岁以上的人都该知道的坍江▼
大潮冲击下的大量昵泥土被冲走▼
市志上关于坍江的记载▼
五十年代初萧山地图上,
钱塘江已扩展到头蓬、新湾边上▼
69年成立萧山县围垦指挥部,
84年搬到头蓬,88年改为萧山市围垦指挥部 ▼
勘察测绘是围垦的第一步▼
各路围垦大军,绝大部分人走路、少量人骑自行车,从全县各地奔赴钱塘江边,参与与海夺田的会战,自带铺盖和粮食,不发工钱,只在生产队记工分,一块一块围,一个战役一个战役打,一年复一年,一代接一代,萧山人用自己的热血、汗水直至生命,书写了萧山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页。
围垦场面可与治黄、治淮比壮观▼
山上采石填海筑坝▼
68年12月7日,党湾公社民工冯永川在采石中牺性,他所在的山场民工组成“冯永川突击队”,继续为围垦采石。
围海所用的大量的石头,分别从航坞山、大和山、青龙山等处人工开采▼
愚公移山只是神话故事,可萧山人移山填海是事实。▼
运输石头基本靠拖船,有的甚至用牛拖、用人拉▼
少量汽车运载是后几年的时侯▼
建设兵团的知青们,也用他们稚嫩的肩膀,担起了围海造田的重担。▼
部队不但派兵参加围垦,也派宣传队到工地为民工演出。▼
围垦民工夜里睡的棚子,生活极为艰苦。▼
赤脚医生在工地上为民工看病▼
休息时,喝的是苦涩的咸水。▼
货郎担游走在围垦工地,把原始的劳动工具卖给民工。▼
供销社在围垦设点▼
常有领导到现场视察,有的参加劳动,那时的干群关系真的不错▼
围海完成后的地图,红色为新增土地。350平方公里围垦土地上,新建了七个乡、四十七个行政村,九个农场,二万多农户搬到垦区居住▼
内地农民把家迁到围垦▼
初次搬到围垦,多是这样的草舍。▼
经过多年的改良、耕种,被围垦的土地逐渐成了钱塘江南岸的良田和湿地。▼
围垦精神是萧山人的宝贵财富,萧山人将世代相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如今,在大江东临江园区建设了知青文化园,为当年围海造田的知青树了铜像,以纪念兵团二师四个团的知青近十年参加围垦的功靖。
现在,垦区划入了杭州大江东的主要版图▼
大江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建设,数年后,昔日的海滩上将讫立起一座现代化的新城▼
本文图片资料来自《萧山围垦志》、《萧山县志》、《萧山市志》、《董光中纪实攝影集》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