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遭重击前景难料 中共上层表现出强烈不安

温家宝遭重击前景难料 中共上层表现出强烈不安

文章来源: 德国之声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被阅读 11439 次)

《纽约时报》10月26日关于中国总理温家宝家族成员拥有27亿美元财产的报道在国际间引起广泛关注。温家宝家庭成员周日通过律师在香港两家报纸上反驳。德语媒体纷纷作出相关报道和评论。
(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汇报》发表一篇评论指出,温家宝家人的公开反驳说明,《纽约时报》的报道已构成一次重击:

“中国总理温家宝让人公开否认一家美国报纸上出现的涉及其家族的一篇报道。此举本身就是一桩事件。否认本身无需人们过度重视。若中国一名最高政界人士的家庭不因其地位而受益,倒反会是怪事一桩。不过,整个事件中最有意思的问题是,是谁向〈纽约时报〉提供了有关总理及其家族成员的敏感信息。在中国,这类信息靠给地方财政局打电话是得不到的。温家宝在领导层中被认为是‘改革派’的最重要代表。因此,人们可以猜想到,他在共产党内的‘左派’那里只有很少朋友,或没有朋友。不论细节最终如何,统治者们光鲜表象的后面,正炸开了锅。而这绝非好消息。”

温家宝惯以“亲民”、“正派”形象示众

《新苏黎世报》记者从北京发出一篇报道指出,温家宝家人的举动显示出中国上层的强烈不安:

“律师声明保留对〈纽约时报〉采取法律手段权利。多年来力图打造亲民、谦恭形象的温家宝似乎决心全力保住自己的名声。然而,在英文的和中文的相关报纸文章出现后,新闻检察当局屏蔽网页并扼杀网上相关讨论的坚决性和速度却显示出,温(家宝)和政治精英们感到自己是如何易受攻击。假如他们有足够自信,认定相关的调查完全是无中生有,原本就无需作出如此慌张的反应。……整个国家体制的、尤其是精英们的腐败性早已为大众所熟知。对共产党而言,民众的这一意识及对无能为力的愤怒,属于最危险的现象。”

前景难料

温家宝外访

联系到不久后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大,《新苏黎世报》记者的这篇文章相信,《纽约时报》有关温家宝家族聚敛巨大财富的揭露性报道可谓是对中共的挑衅。文章同时强调,打官司不一定符合温家宝的利益:

“将要进行的对垮台高官、温家宝的党内政敌—薄熙来的审判案极有可能变成一枚反向镖。对薄诉讼的内容之一就是他在整个飞黄腾达的政治生涯里中饱私囊,而这(在中国)正是常见的发展轨迹。此外,人们还得到这样的印象,即: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一个成功的政界人士能力的证明。温曾在多年里抨击这一弊病,但未能产生多少影响。……温的言行之间的不一致显示出他在党内缺乏支持。一个慈祥的国父形象本应成为他的政治遗产。〈纽约时报〉的曝光,使这一努力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目前还难预料。关于温的敌手向媒体提供了相关信息的传言缺乏证据,当属阴谋之论。……至于打官司是否符合温的利益,则大可存疑。一旦诉诸公堂,只会使整个事情闹得更加沸沸扬扬。不过,在党代会前夕,对媒体、互联网和现行制度的批评者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加。”

新闻链接>>

温家宝事件能否促进中国改革?

《纽约时报》披露温家宝家族拥有巨额财富,各种阴谋论甚嚣尘上,温家宝家人委托律师发表法律声明。这一事件最终只是尔虞我诈的口水之战以及不明不白的诉讼,还是会成为中国政治改革的契机?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政治精英及其家族据传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因为没有有效的机制阻止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为自己谋取财富。用官员财产申报这样的举措,来抑制腐败现象的进一步蔓延和严重化,是现在仅剩不多的有效措施。”这是在温家宝家族被《纽约时报》揭露拥有巨额财富之前,研究中国公民社会的专家卢宜宜10月23日发表在《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中的观点。文章说,近年来,由于政府在铲除腐败方面成效甚微,北京控制腐败问题的能力广受质疑,公众要求党政官员建立透明的财产申报制度的呼声日益强烈。对于一个自称”共产主义”的党,拒绝公布其官员财产状况,这明显站不住脚;特别是,这种信息公开在其他许多国家早已是常态。在这种背景下,共产党除了规定所有党政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及其直系亲属公开财产之外,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更好地展示它对改革开放的承诺并对批评进行反驳。

怀疑者指出,共产党没有多少动力来采取行动,因为这可能暴露党员群体中的劣迹。卢宜宜认为,最近的历史似乎表明,当敏感的改革将会挑战既得利益时,共产党可能愿意采取试探性步骤,但是没有表现出决心采取果断的行动。如果中国新领导层要启动一项困难但是势在必行的改革,财产申报制度可以作为起点。

英国《卫报》网络版10月26日发表社论说,温家宝家族涉及巨大经济利益被曝光,也许是引发中国实现改革的契机。外界人士希望中国实现改革,走上法治和民主的道路,尽量减少依靠民族主义和消费主义来作为其合法性的基础。许多中国人也是有这种期待。但是这些这些期待的结果常常是失望,因为中国的党和人民都害怕巨大变革,中共担心会失去控制权,普通老百姓仍然对过去的动乱和苦难记忆犹新。

社论认为,美国《纽约时报》披露温家宝的家人在其任总理期间积累了至少27亿美元的个人财富,毫无疑问会绕过中国当局的新闻封锁传到国内,而且会造成巨大冲击。中共新领导人要想改变社会看法,就必须采取行动。社论引述说,学者们最近在上海召开的会议上,形容中国现在局面是“底层不稳、中层失落、上层失控”。与会者都认为改革迫在眉睫,不改革甚至会导致官民矛盾加剧和社会问题恶化,最终导致社会动荡。

中国模式下的民粹危机

日本学者张云在新加坡《联合日报》撰文,从中国薄熙来与日本桥本彻的政治作为,比较日中民粹主义政治的异同。在中国,9月28日中共前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则被正式宣判政治生命结束。而43岁的大坂市长桥本彻则在9月12日宣布成立新的全国性政党“日本一新的会”,承诺将一扫现存的政治秩序。薄熙来倒下和桥本彻崛起看似没有什么关联,但是都隐含着民粹主义政治的影子。

张云认为,由于中国缺乏民主的传统,民众对于民主社会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还很低,一旦中国陷入民粹政治,危害程度将远远大于日本。面对民众日益强烈的压力,长期执政党的权威和合法性势必受到挑战,而中共党内的最高层的产生过程继续保持不民主和神秘主义的话,那么党内最高层本身的权威在党内都会受到挑战。党内领导层权威不足就会给一些民粹主义政客所利用。

香港《明报》发表题为“中国模式到头了”的评论。作者温晓连认为,胡温时代中国政府引以为自豪的中国模式,带来中国各阶层人士对现状空前的不满。政府谎言连篇,诚信彻底破产,但仍然用泡沫掩饰真相,这是中国模式的必然结果。作者认为:

在中国模式底下,人民勉强放弃个人权利,条件就是政府能保证经济长期增长,这是自八九六四事件后,中国现政权的合法性依据,也是官民之间的一种无形默契。因此,中国政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让经济急促下滑,并且用尽各种政治行政手段,扭曲经济规律,从西方经济学角度看,经济循环是正常现象,人为扰乱经济秩序,只会把问题积压下去,到经济危机爆发时,已是一发不可收拾。

99.1% 发表评论于 
西方的目的所在就是要搞乱中国。
99.1% 发表评论于 
西方的目的所在就是要搞乱中国。
京A18569 发表评论于 
“若中国一名最高政界人士的家庭不因其地位而受益,倒反会是怪事一桩。”
==============================
well said !!
农村户口 发表评论于 
温总力推政改,令人佩服,频遇阻力,情有可原,到底他并没有独裁者的身份。这是个人问题,如果温总光喊不做,不可原谅,只能说他在赵师傅那里没学到真功夫。
好望角骆驼 发表评论于 
搞乱中国从几十年前就开始了,您才看见?
myy1027 发表评论于 
涛哥也一起算账,把贪腐整下去。
好望角骆驼 发表评论于 
很有意思的是,反驳都是在海外的,而国内媒体上没有任何信息。有意思。
钱主非民主 发表评论于 
“借身份证”事件怎么包装都已是徒劳!违纪违法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中央应该和温家宝划清界线,这就是他个人的行为.

一如既往地保护包庇,会错过端正党风的机会,集体也会承担不堪之重.

kai2002 发表评论于 
反华大合唱又开始了,搞乱中国为最终目标,不管打着什么旗号。
9knights 发表评论于 
贪污问题不是温总理前途的问题,而是亡党,还是国的问题。
MovingTarget 发表评论于 
温如果是和珅,他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的。但是把薄拉下马是善事一桩。薄是否左派不重要,重要的是犯法了没有。
大佬8 发表评论于 
温涉及这么大丑闻应该先辞职,然后接受组织的双规。

只有离职才能彻底查清温的问题。

不过,温案应该肯定不能交给中纪委的马馼去处理。

kingsw 发表评论于 
温的团队很聪明,他们只做错了一件事情,就是不余余力的打击了薄;中国近两千年的官场争斗中,只有一个结论:不给对手空间的出拳,自己的下场还不如对手。再精明的包装也无法掩盖事实,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来源,恰恰就是真相本身。掌权的是改革派,贪污的还是改革派,民怨的出口不用想,也知道会是哪里。左派是危险的存在,可是消灭了左派,右派恐怕连生存的土壤也找不到了。
老粗 发表评论于 
请问QE1、QE2、QE3是不是以“政治行政手段,扭曲经济规律”?

如果“从西方经济学角度看,经济循环是正常现象,人为扰乱经济秩序,只会把问题积压下去,到经济危机爆发时,已是一发不可收拾”,为什么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QE?

此条目发表在未分类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