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2 16:14:48 来源:《中国民航报》 T 大T 小
1965年6月,周恩来乘坐张瑞霭机组驾驶的208号专机出访坦桑尼亚,这是中国民航第一次远航非洲。
完成首航非洲任务的飞行员张瑞霭在伊尔18飞机前留影。
2007年2月12日,刚刚从非洲8国返航的国航专机机组代表,与当年执行208号总理专机飞行任务的老一辈机长,共同分享非洲飞行的记忆。
在国航展馆“光荣使命”的展览部分,周恩来总理与机组人员站在印有“中国民航”字样的飞机前的一张合影格外引人注目。那是1965年6月,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飞行大队(国航飞行总队前身)张瑞霭机组驾驶208 号专机执行“远航非洲”的任务中留下的一张珍贵照片。
故事还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说起,由于条件的限制,我国领导人出访乘坐自己飞行员驾驶的飞机,只限于周边建交国家,远程航线都是包租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飞机。1956年,专机机组在首次完成周总理出访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和巴基斯坦5国的专机任务后,周总理多次表示,盼望能早日乘坐中国民航自己的飞机出访世界各国,并鼓励在民航工作的同志们克服困难,一定要飞得更远。
据周总理专机飞行员、原民航总局顾问徐柏龄回忆:“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外汇不多,周总理出访都是租用外国(荷兰、印度、巴基斯坦)的飞机,租这些国家的飞机,不仅要支付国家有限的外汇,更重要的是安全保障有问题。”
“我要亲自带民航飞行员飞出去,只有飞出去,才能打开局面!”周总理坚定地说,“我跟你们一起来实践!中国民航一定要有自己的远程飞机,一定要有能飞远洋航线的自己的飞行员。中国民航要飞出去!一定要飞出去!”
1959年,我国从苏联引进了3架在当时较为先进的伊尔18型飞机,并派出飞行员张瑞霭等18名空、地勤人员到苏联学习。在伊尔飞机引进的前几年,主要用于民用航班和周边稍远的国家如印尼、缅甸、斯里兰卡等国的专机飞行。新飞机的引进,使中国民航初步具备了飞出去的物质条件。
1965年5月24日,时任总参谋长的罗瑞卿给民航总局下达了指示:迅速准备伊尔18型专机一架,执行周总理率政府代表团访问坦桑尼亚的专机任务。这次非洲之行任务十分艰巨,途径巴基斯坦、伊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埃及、苏丹、肯尼亚、赞比亚、坦桑尼亚等12 个国家,行程4万多公里,其间要飞越高山、沙漠,穿越赤道,飞向南半球。
时任民航总局局长的邝任农指定张瑞霭为领队机长,并严格挑选其他机组人员。驾驶员包括:张瑞霭、刘崇福、徐柏龄、李继成、郭绍会,领航员包括:宋尚文、刘志义,报务员包括:黄明、周华林,机械员包括:鲁兴、邝祖柄,乘务员包括:李士云、杨丽梅、施雪珍、范桂珍。中国民航从来没有飞过这么长的航线,当时大家心里也没底,但能跟随周总理远航非洲,填补中国民航史上的空白,机组的每位成员都全力以赴投入紧张的准备工作中。
当时影响飞行安全最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飞机性能差,航线必经高海拔昆仑山脉,一旦遇到风暴就会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二是苏制飞机适合寒带飞行,在非洲的高温下,发动机能否顺利启动令人担心;三是非洲地区经济不发达,机场设施与通信导航设备落后,遇到复杂天气会给飞行带来危险。
离正式出访的日期已经很近了,飞行工作依旧困难重重。试飞仅在出访的前几天, 机组多方收集沿途机场的详细资料,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拟定了各种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的对策和应采取的措施。试航前,周总理专门听取了专机准备情况汇报,对机组的准备工作给予了肯定,并鼓励说:“你们放心地飞吧,只有飞出去,才能打开局面。”他的鼓励极大地增强了机组的信心。
1965年5月28日,试航专机从北京首都机场起航,试航的飞行线路是北京—和田—卡拉奇—巴格达—开罗—喀土穆—达累斯萨拉姆—卡拉奇。此次试航带回了沿途12个国家的机场资料,为接下来首次远航非洲奠定了基础。
1965年6月3日,周总理率代表团成员登上专机。3个机组日夜兼程飞向非洲。虽然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但还是经历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险情:巴格达机场突然停电,复飞?油料不足;降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时间紧迫,容不得左思右想。经过紧急协商,机组毅然决定“降落”。专机利用黄昏的最后一点余光判明跑道方向果断降落。在苏丹喀土穆机场遭遇热带风暴,飞机颠簸得厉害,对机上的每个人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周总理镇定自若的鼓励给了机组很大的动力,机长凭着高超的驾驶技术以及战胜困难的极大勇气,镇定地处理困难,安全降落。苏丹政变,切断回程航线,周总理想方设法疏通各方面的关系。通过我国外交部的尽力斡旋,机组临时改道飞往当时还没有建交的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机场地处高原,天气多变,由于临时借道,缺少飞行资料,对地形不熟悉,专机即将抵达时,天气突变, 一场大雨正在逼近,复飞太危险,专机与雷电抢时间,最终安全着陆。
1965年6月11日,208号专机平稳地降落在北京西郊机场。这次专机飞行途径12个国家,历时14天,在8座机场起降,跨过高山,飞越海洋,经停高温、高原机场,穿云破雾飞行44361公里,成功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民航最远的国际远航任务,这标志着中国民航飞出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航空运输周转量位居世界第二的民航大国,我国领导人可以乘坐中国民航的飞机访问世界上任何与我们建交的国家。国航既承担着中国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专机任务,也承担着许多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国内的专机飞行任务,这是国航独有的国家载旗航的光荣与使命。
2007年1月30日~2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率团访问非洲8国,行程近4万公里,足迹遍布非洲东西南北中,国航飞行总队又一次圆满完成远航非洲的专机任务。机组回来的第二天,民航总局召集两代“远航非洲”的机组人员聚会。从伊尔18到波音747,同样的非洲,相隔42年的两次飞行;同样的非洲,相隔42年的一次聚会,国航承担专机任务的光荣使命,是在几代民航人艰苦奋斗、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会上,国航的新一代飞行员感慨万千:“当年伊尔18飞非洲, 条件比我们艰苦多了。这次飞非洲8国,我们也遇到很多困难,但当年远航非洲的周总理专机机组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张红缨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