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社会初探(1)

 

《西班牙华人社会初探》

——我的一篇旧文

《西班牙华人社会初探》是2012年9月写的一篇文章。2012年是我旅居西班牙20年,这些文字是我20年来对西班牙华人社会所做的调查和资料收集的总结。之后,开始淡出了社会活动,没有再注意收集有关资料。

《初探》资料主要源于我的社会调查和西班牙华文媒体的报道。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蓬勃兴起的华文媒体为记录者提供了丰富的资讯。在再刊此文时,特别感谢当年老华侨们提供的珍贵史料,感谢华文媒体的“年终盘点”和“大事回顾”。

应诸朋友之邀,再载《初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初探》只是作者的“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西华之声》报开启了西班牙华人历史上最早的大事记

《西班牙华人社会初探》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三面环海,南部隔着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北面辽阔雄伟的比利牛斯山横卧。在漫长的岁月里,它给人们的印象,好象“离非洲更近,离欧洲很远”。致使有的国人在介绍欧洲历史的时候,常常忽略了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其实,西班牙的历史与中国最为相近,它也曾经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帝国,只是在近代衰落了而已。

中国人旅居西班牙的历史也近百年,可是人们对它的了解似乎也与对西班牙的了解一样缺乏。西班牙华人社会与欧洲其它国家华人社会有什么不同?西班牙的国情有那些特殊性?西班牙华人群体又有那些独特性?在西班牙生活了二十年,我曾努力寻觅过前辈们的足迹,我曾亲身经历过创业的艰辛,感受过华人社会的风云变幻,目睹过华人的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

“初探”只是本人的粗浅调查和所见所闻。“身在此山”,难免会有“管中窥豹”、“雾里看花”的问题……本人只是身体力行,努力记录真实,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本文属“一孔之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在探讨西班牙华人社会的问题之前,首先需要说明一些概念并阐明我的观点:

1,华侨是指侨居在海外的中国人,客居他乡,国籍仍是中国,这个概念不存疑义;

2,华人有两种解读:一种认为是“人种概念”,华人是中国人的泛称;一种认为是“身份认同”,专指加入居住国国籍的中国人以及他们的后裔。前者大多是百姓的理解,后者为官方的解释。本文所说的华人有时象征“身份”,有时表示“人种”。事实上,无论有没有入籍,只要祖籍国是中国,即使你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但在西班牙人眼里,“你还是中国人”。国籍就像服饰,“穿西装的感觉,只有穿的人自己体会”。

3,“海外”只是为了有别于“海内”。“海外华人”概念包括了华侨、华人及华裔;“海外华侨”概念是不科学的概念,因为“华侨”本身就有海外的内涵。

3,本文所提到的“西班牙青田人”,包括西班牙的青田华侨和已经入籍的青田人。

4,关于华人社会。社会一词本意是指特定地域里有着共同利益关系的群体。西班牙华人社会是指生活在西班牙、有着共同关系的华侨、华人和华裔群体。

5,华人经济。华人经济是一个特定概念,它是华侨华人在居住国生产、生活活动的总和。西班牙华人经济属于西班牙经济的组成部分。                     

第一章 西班牙华人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一,西班牙华人社会起源

1,早期旅居西班牙的青田人。

华人最早抵达西班牙是在二十世纪初。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居住在萨拉戈萨的华侨说,他们曾在当地见过一个老华侨,叫陈显庭,浙江青田阜山人。据说他自己介绍是1914年来西班牙的。根据早期旅西老华侨金光奎先生回忆,1920年之前来西班牙的还有山口乡朱地村的王廷祥,但是陈华侨和王华侨已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去世,事实已无法考证。

我没有看到过早期旅西侨胞的准确史料,根据我的调查,比较确切的时间是在1927年。1996年,我曾先后三次拜访过老华侨金光奎。据他回忆,1927年与他一起从法国到西班牙马德里的青田老乡共有120余人。1927年至1935年,大家都住在马德里。1936年之后,他居住瓦伦西亚至今(1996年)。1936年“内战”爆发之前,最多时约有300来人。

2,青田人旅西的缘由。

西班牙华人历史较欧洲其它国家要晚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八国联军”侵华有俄、英、法、德、奥、意,没有西班牙。清末,黄浦江上停泊着很多外国轮船。于是有些头脑活络的人做起了“包客”生意,他们买通船长或水手长,从十六浦码头安排“偷渡客”上船,藏在“船仓”到达欧洲。当时上海十六浦码头附近的客栈里,住着很多等待偷渡的青田人。“藏仓”的“偷渡客”经过30多天海上的艰难航行后抵达欧洲,有部分人在意大利的热那亚港上岸。大多乘法国轮船都在马赛港登岸,然后去了巴黎。当时巴黎是青田人最主要的聚集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巴黎一地的青田人,最多时已有近万(1933年,中国著名记者邹韬奋在“旅欧杂记”中记录的巴黎青田人有5万)。

初到欧洲,青田人靠卖一些随身所带的青田石雕小工艺品为生,这些小东西卖完了后,便在当地采购一些珍珠项链、领带等小件物品沿街叫卖。收入虽然不高,但与在家乡比较,已经大不一样了。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因为巴黎的青田人太多,生计难以维持。于是一部分人流往西欧其它国家,其中有少数人越过比利牛斯山,从法国来到南欧,一部分人去了葡萄牙,一部分人来到了西班牙。

二,西班牙华人社会的发展阶段

西班牙华人社会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927年――1936年,是西班牙华人社会的初始阶段。

这一时期来西班牙的几乎都是浙江青田小贩,他们集中居住在马德里。他们一年到头,像候鸟一样生活,春末夏初去南部和东部海边城市挈卖,秋末返回马德里,整个冬天就龟缩在马德里的家中。

这些青田小贩来自青田贫困乡村,他们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吃苦精神。他们都没有文化,不会语言,除了挈卖,他们没有任何其它的生活技能。他们都没有长期在西班牙的打算,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赚钱,然后回家买田买地,当个小地主。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绝大多数青田人都选择了回国,只有少数几个人留在了西班牙。

这一段历史只有短短十年,但是,它让青田人对西班牙有了最早的了解,它为改革开放之后的青田人进入西班牙打下了重要基础。

2,1936年――1973年,是西班牙华人社会相对稳定时期。

西班牙内战结束后,又有一些华人来到西班牙。1939年底,浙江青田人陈志彬和其胞兄陈育仁(西班牙著名侨领陈迪光先生的父亲)抵达马德里,与他们同期抵达西班牙的还有山东艺人尚四海一家。

1949年从中国上海、安徽以及香港到达马德里的留学生有20多人。这二十多人是西班牙历史上的第一批中国留学生。张慕飞先生是当时的留学生之一。

1,1949年来到马德里的教会留学生合影;2,张慕飞先生也是那个年代的旅西学生。

五十年代初,西班牙政府向台湾提供了150名留学奖学金名额,奖学金每人每月800比塞塔(西班牙币,当时合20美元)。台湾政府曾连续几年都派遣了部分留学生来到西班牙求学。后来,有的台湾留学生去了美国和其它国家,只有少数几个人留在了西班牙。马德里的萧继銮先生和巴塞罗那的王益民律师就是当时留在西班牙的台湾留学生。

中国大陆解放后,上海有十多个神职人员经香港来到西班牙。在此期间,还有少数从香港以及从其它国家来的华人。

据有关资料显示,1961年,西班牙华人总数为161人。1971年,西班牙华人总数为439人,绝大多数为台湾同胞。

3,1973年至今,是西班牙华人社会的大发展时期。

1973年,西班牙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西班牙移民的大门开始为中国人打开。

1974年,浙江青田人陈迪光先生从大陆来到了西班牙,他是获得西班牙驻中国大使馆正式签证的第一人。此后,大陆同胞以各种途径陆陆续续来到西班牙。

1978年,青田人金汉光先生进入西班牙。接着,青田人占特雄先生等进入西班牙。

1981年,西班牙华人总数为757人。此后,大批青田人通过第三国签证和偷渡,开始涌入西班牙。

1985年6月23日,西班牙“大赦”,有近1700名从大陆来西班牙的华人获得居留,华人总数达到2444人。

1990年-1991年,西班牙“小赦”,又有5438名华人获得居留。

在西班牙两次“居留合法化”的过程中,获得居留的华人以青田人居多。

1993年,西班牙官方统计:西班牙华人总数为8218人。

1998年,据台湾侨务委员会估计,西班牙华人总数为35000人(包括非法居留者)。

2000年,西班牙移民局发布的数字:西班牙华侨华人总数为19191人。

2005年,《欧洲通讯社》公布的数字:华侨华人总数为81293人。

2007年,西班牙移民局发布的数字:华侨华人总数增至106993人。

2011年3月,西班牙移民局公布的最新数字,西班牙华人总数为160636人。

章 西班牙华人社会中的青田人群体

1996年在瓦伦西亚偶遇1927年旅居西班牙的金光奎,让我从此开始了华人社会的调查

一,

青田人移民的必然性和旅居欧洲的偶然性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类就是在不断的迁移运动中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移民史,世界的历史也是一部移民史。

青田人移民是由青田特定的自然环境造成的。青田位于浙江南部山区,“九山半水半分田”,洞宫和括苍两大山系逶迤,土地贫瘠。青田历史上流传着一句俗话“火笼当棉袄,番薯丝吃到老”,就是山区人民生活的写照。“穷则思变”,解放前,青田一些地方就有整村人外出的习俗,春播秋收时节在家务农,其它时间在外打短工,有的讨饭,山口、油竹及方山一带的人则以贩卖石雕工艺品居多。

青田人去欧洲是一种偶然。传说青田人是因为贩卖青田石雕,误入外国轮船被带到欧洲的,事实上,青田人旅居欧洲是与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有关。青田石雕在这届博览会上获得了银奖,名声雀起,于是,一些人便做起了这种“国际”生意。开始在上海地摊上卖给外国水手,后来便做到了欧洲。青田人到欧洲是偶然,也是必然。

二,海外青田人的特点

“一方水土一方人”,海外青田人的特点与青田的地理环境有关。近乎封闭的环境形成了青田人独特的语言;恶劣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青田人特别强烈的亲情观念、冒险精神、吃苦精神和互助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青田人具备了能够应对各种恶劣条件的能力。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青田人是一群冒险吃“螃蟹”的人,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到西班牙的青田人也是一群敢于冒险的人。他们不会西班牙语,他们有的只是胆子,租了店面,递交了申报手续,立马装修,装修好了,也不管有没有营业执照,红灯笼一挂,就开张了。一些大城市来的人知道法律规定,这不能做,那不敢做,左顾右盼,结果什么也没做成。而那些青田农民,“懵里懵懂”开饭店,则老早赚到了钱。

先来者帮助后来者,帮助办居留、帮助找工作、帮助开店。青田人之间借钱,没有借据、没有利息、没有还期……“抱团”互助是海外青田人快速发展的秘密武器。

三,对西班牙华人社会具有重要影响的青田人

近百年来,青田人在西班牙的历史从未间断过。这种延续的历史,给西班牙华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如今在西班牙华人中,青田人仍然约占60%左右。青田华侨在一个国家占有如此之高的比重,实为罕见。

青田人为西班牙华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西班牙华人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曾出现过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如早期旅西青田人金光奎、陈志彬、张树生(参加国际纵队的青田人)及中西建交之后第一个进入西班牙的陈迪光,还有同期抵达马德里的陈建欣等人。(见人物专题)

青田人也是西班牙华人社会最热心的参与者,西班牙大陆同胞的华人社团和最早的华文学校也都是青田人创办的。青田人为西班牙华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老竹本色

此条目发表在未分类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